28412011-11-29 14:31:06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都把推廣節能、低碳作為首要任務,極力地上綱上線的完成。在建筑領域,大力推廣并不是壞事,但是,是否有人真正能夠沉下心來算一算,在大肆使用建筑節能材料的同時,究竟能為建筑節約多少能源?的確,建筑師真應該在大眾狂熱追逐低碳、節能、環保的潮流中,冷靜地想想,該如何使用材料,如何讓材料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為我所用,而不是制約其使用。
對此,建筑師朱锫曾經說過:“建筑材料不能成為建筑師建造的名義,不能成為施工的名義,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建材為建筑師和施工來服務!蹦敲矗澞、建筑、建材三者如何銜接?針對于此,記者與朱锫有了如下的對話:
記者:對于當今非常熱門的話題,低碳、節能,在建筑界,該如何理解,又該如何與建筑銜接?
朱锫:其實,這涉及世界觀的問題,我從來不認為某種材料徹底可以把這個世界做得更節能,因為節能材料很可能在你建造的過程中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我的理解,通過某種技術試圖去打造一個節能的建筑,但當它最終計算下來卻是不節能的,原因是什么呢?當你試圖建造節能建筑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耗掉了很多能量。
我們理解的生態很狹隘,比如說,一座節能建筑,當人們走進去,通風、自然采光等,什么都很節能,然而,不節能的都在殼體之外。我想,使用這樣的材料,這樣的工藝,類似雙層玻璃,三層玻璃等。建筑是節能的,但是這些材料是多么的昂貴。所以我覺得試圖把生態、節能和世界對立起來,試圖通過隔絕外界來實現自己節能的目標,特別幼稚。
記者:怎樣做才能不被束縛,從而達到真正的自然節能狀態?現如今的規范能否為節能建筑提供一些參考?
朱锫:我們的規范特別機械,它對每一個墻面規定了相對的百分比數據。但是,朝南的面和朝北的面怎么能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呢?當初我設計數字北京的時候就過不了這個規范,我便換了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也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節能的例子。
這個建筑主要朝東西向,三側都是石墻,特別南北兩側有一些縫隙可以通風,朝西主要是石墻,朝東主要是玻璃。東邊是奧林匹克公園,東邊的建筑是以人使用為主,西邊的建筑是以機器使用為主。這樣的房子把西北風隔絕在外,把西曬隔絕在外,最大限度地捕捉早晨珍貴的陽光。不看規范,我就是從最基本的道理出發,從老祖宗蓋的四合院入手進行的設計。像做數字北京一樣,思考它的節能,就要跟環境主動對話,而不是試圖去隔絕它。
記者:從單體建筑深入到城市規劃,你所理解的這種節能的狀態是否是一脈相承的?
朱锫:實際上,老祖宗做的四合院的這種形態,是我所理解的最智慧,最聰明的一種生態。四合院就是一個單體的房子,三面墻,中間都是落地窗或者是紙窗等。當我們選擇一個城市的時候,也是這樣。如果建筑師天天摳那個規范,對環境、對氣候、對歷史、對文化等很多東西不了解的時候,我覺得完整的按照規范去做出來的東西也是一個不節能的建筑,甚至是一個不節能的城市。
技術不是節能唯一的途徑,它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如果我們能夠從一個大的原生態狀態去思考,同時借用技術進行補充,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