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72015-12-01 08:54:45
2015年11月19~20日,由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建設執業資格注冊中心共同主辦,《建筑技藝》雜志社和《建筑結構》雜志社聯合承辦的"2015建筑、結構巔峰對話:結構成就建筑之美"國際會議在廣州成功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公司執行總建筑師黃曉東率隊、質量管理部副總建筑師黃亮棠、直屬城市規劃院總建筑師李軍、建筑創作院經營總監院張緒松、質量管理部林曉儀一行五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的開幕式由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陳雄主持。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副書記、巡視員陳英松,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廣東省注冊建筑師協會會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郭明卓,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兵,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曾憲川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他們深刻探討了結構對于建筑的重要性及兩者相互促進的關系,并表示在當前建筑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更需要追求建筑的品質和高完成度,也由此表明了會議的重要性。兩家主辦單位中國院和廣東省院更是表示,作為行業龍頭設計企業,將積極履行大院的社會責任,為行業發展和進步搭建更多更好的交流平臺。
公司總建筑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孟建民進行了題為《本原設計之實踐》的主題發言,對當今城市及建筑的非人性環境進行了反思,呼吁建筑創作要回歸理性、回歸本原,要以全方位人文關懷為核心理念,讓建筑服務于人。并以濱海醫院、合肥政務中心、玉樹地震遺址紀念館等實例結合當今的一些建筑案例及自身的實踐體會,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了建筑本原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健康、高效、人文。并強調三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均衡的,而不是孤立的、單一的,應該全方位思考、全過程統和、全專業協同。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顧問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汪大綏進行了題為《結構美的建筑表達與建筑美的結構實現》的主題演講。從結構工程師的角度考慮,認為結構美應該考慮符合力學邏輯、具有構圖美和細部美這三要素。以央視大樓為例,結合結構形體、外筒支撐等方面,介紹了該工程的結構美是如何通過建筑來表達的;又以世博軸、北京泰康中心、成都綠地中心為例,介紹了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如何通過曲面找形、拓撲分析等實現建筑的美。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終身教授謝億民的報告題目為《拓撲優化技術在實現建筑與結構一體化設計中的應用》。介紹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雙向漸進結構優化方法,利用不同的邊界條件和判定準則刪除結構中低效的部分單元和加強結構中重要的部分單元,使結構達到最合理和節約材料的拓撲優化效果。并以蘇州行人橋為例,對該方法在建筑外立面設計,抗震抗風設計,建筑構件設計和復雜建筑節點設計中的思路和案例進行了介紹和剖析。
中國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李興鋼以北京地鐵昌平線西二旗站、世界田徑錦標賽注冊中心、呂梁體育中心、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室內體育中心為例,闡述了“建筑設計中的結構表達”。報告中提到,他自己傾向“營造”一詞來對應一種設計者運用心智而統籌進行的建造活動,也更能將“建筑”和“結構”兩個概念和含義整合在一起。在我們的思考和實踐中,我們將結構作為對應建筑的人工性及物質性的本體要素之一,成為“營造”建筑形態、空間乃至氛圍、意境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元素。既不可走向單純的建筑形式主義,也不要將成為結構表現主義,怎樣才是一種恰如其分的結構表達?或許應該是一種建筑與結構的高度融合之下的自然和微妙的呈現。總之,結構固然是造就建筑的關鍵設計因素,但結構元素的呈現仍須在設計者對于建筑整體營造意義的把控和權衡之下。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倪陽在報告《建筑那些事兒》中介紹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第三期勝利廣場的設計過程,這是整個南京紀念館建筑序列的最后一個組成部分。建筑設計上,以橢圓紀念廣場為中心,周邊升起,形成一個內置式的、可控的紀念廣場空間,廣場東部設有勝利之墻及勝利之路。周邊則以柱廊的形式對應城市界面。總平面設計上以景觀設計手段積極應對城市綠地問題,將大部分的使用功能置于綠坡下和地下,以消隱其巨大的建筑體量可能對城市造成的壓力,還城市一個既具紀念性又具開放性的生態公園。
gmp 北京辦公室負責人、項目合伙人Stephan
Rewolle的演講題目是《東莞籃球中心——結構即形式》,通過大量設計草圖、節點詳圖、工地現場照片等詳細介紹了東莞籃球中心項目的設計建造過程,以及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之間密切的合作,同時也闡明了建筑結構創造生成建筑形式的過程。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工作室負責人大橋諭以《過去與現在》為題,生動介紹了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建成的一些作品,如香奈兒移動博物館、倫敦奧運會游泳館、銀河SOHO、望京SOHO、凌空SOHO、南京青奧中心等,展現了事務所從成立到現在35年來一直對建筑美學的追求,
中南建筑設計院副總建筑師唐文勝通過對獲得2015年度國際橋梁及工程師協會杰出結構獎的廈門北站建筑形態生成的過程的回顧,闡述了一座好的建筑必須要實現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建筑形態與結構體系的統一既要體現在外在形式上,也要體現在內在規律上。建筑師只有充分利用并駕馭好結構力學原理,才能獲得建筑形態塑造的極大自由。
來自臺灣,筑遠工程顧問公司總工程師張盈智,進行了題為《美力·美麗》的主題演講。從探討結構工程師的角色扮演,到如何將結構設計融入於全案的建筑表現中。由實例中演釋結構力學與建筑美學之折沖與對話。最后以桃園機場1航廈與高雄圖書館為例,從破題到解題,介紹了如何以巧解與最適合解,分別針對該兩工程之關鍵設計議題進行會報;并總結唯有真心深度地結合美學與力學,方能抵達美麗的境界。美力,即美麗!
本次會議共邀請了國內外25位優秀建筑師和結構師結合自身實踐做了精彩演講,內容以空間結構、超高層結構等經典工程為例,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介紹了建筑與結構的深度融合與創新,報告內容豐富,具有前瞻性、實用性,給與會者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公司作為《建筑技藝》及《建筑結構》兩本雜志的理事長單位,將繼續加強相關合作,共同打造技術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