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32016-05-31 08:54:33
2016年5月19日至20日,第六屆機場建設發展國際峰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由上海市民航學會主辦,國內外近30家大中型機場建設運營管理機構以及圍繞機場建設運營的研究、咨詢、規劃、設計、施工、通訊、節能、法律、軟件、設備等相關機構派出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會議。公司董事長梁鍵、副總經理胡同、執行總建筑師黃曉東和經營管理部部長童童應邀參加了本次會議。
2016年,對于機場建設發展來說充滿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作為地方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機場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強的拉動效應,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化的發展,機場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出現了行業內有待關注和解決的一些問題和矛盾。同時在亞太區域,機場城市的理念被廣泛接受和利用來改善全球的競爭力,吸引投資和創造工作機會,在我國,就有超過50家機場在2014年開發航空城項目上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民航學會組織召開“第六屆機場建設發展國際峰會”,為機場建設運營的各方搭建交流平臺,分享機場建設運營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探討未來建設運營及合作共贏的模式,以期共同推進航空城市的發展和突破。
會上,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副秘書長馬會先作了題為“中國機場“十三五”發展預測”的專題演講,從“中國機場現狀”、“中國航空公司現狀”、“發展預測”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國機場建設發展情況。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機場咨詢委員會主席Peter Budd介紹了全球化視角下的機場發展情況。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綜合交通研究所所長歐陽杰從研究角度介紹了我國“十三五”機場規劃研究進展。重慶機場、澳門機場、慕尼黑機場、迪拜機場的與會代表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在建設運營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戴德梁行、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常州空港產業園管委會分別作了題為“航空城助力區域發展”、“通航小鎮規劃和發展的思考”、“常州航空產業園推薦及發展經驗分享交流”專題報告。華為、海爾、中海油、海云數據、豐電能源、建緯律所、騰達航勤能等機構分別對于機場建設所涉及信息化建設、綠色節能、能源管理、融資建設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創新理念和解決方案。會議還邀請了與會嘉賓對“機場的科學建設發展之路與機場建設的生存之道”命題展開了討論。
十三五期間,將是民航高速發展的時代。國家十三五規劃在交通建設重點工程里提到眾多機場,包括建設三大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以及加快建設哈爾濱、深圳、昆明、成都、重慶、西安和烏魯木齊等國際航空樞紐,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根據民航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新建民用運輸機場82個,遷建民用運輸機場15個,改擴建民用運輸機場101個,總投資4250億元。并且,2016年5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通用機場超過300個,通用航空企業281家,在冊通用航空器1874架,2015年飛行量達73.2萬小時。但總體上看,我國通用航空業規模仍然較小,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進展緩慢,航空器自主研發制造能力不足,通用航空運營服務薄弱,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興航空消費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
因此,未來我國機場建設發展可用八個字來形容,即:“前景廣闊,未來可謀”,公司上下應高度關注民用運輸機場、通用機場以及通航小鎮和航空產業園等方面的項目建設信息,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積極開拓機場建設設計領域,向機場建設專項設計領域的領先者學習,想方設法與各方開展密切合作,積極爭取參與相關機場的建設,在機場專項設計業績方面力爭盡快實現零的突破,以期分享國家此輪在機場建設上的政策紅利,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努力在國內機場設計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