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2016-06-08 08:50:19
城市的快速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為城市功能提出新的要求。深圳作為一個走在發展前沿的年輕城市,創造了城市發展奇跡,也率先遇到了“土地、資源、人口、環境”四個“難以為繼”的發展瓶頸。為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 “傳承歷史文化、建設智慧城市、倡導綠色低碳”的“2016城市更新深圳論壇”,于2016年5月3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召開。
本次論壇由中國規劃學會主辦,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同承辦。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土地學會、新加坡重建局、臺灣都市更新發展基金會、香港建筑師學會等機構的知名專家,以及深圳本地的規劃設計同行,近一百多人,參加了本次學術活動,總院規劃專業六名代表參加了學習。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李春華、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黃小虎、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規劃師沈遲,分別做了《供給側與智慧中國構建》、《城市更新與土地制度改革》、《中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的報告,從國家政策與宏觀經濟的角度解析了當前中國城市更新的價值導向。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總規劃師鄒兵,以題為《深圳城市更新的實踐與創新》的報告,基于本地實踐,介紹了深圳近年城市更新的探索經驗。
當天下午,來自國內的專家分別在分論壇“他山之石與文化傳承”、“智慧城市與綠色低碳”和專題工作坊“涵養原植文化積淀城市記憶”,以實踐案例為基礎展開討論。“他山之石與文化傳承”論壇中,專家們通過分析發達國家和先進城市在城市更新的案例,展示了如何保護與傳承城市活態文化、城市參差多元生活的經驗和理念;“智慧城市與綠色低碳”論壇中,專家們通過研究實踐案例的分享,探討了包括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構建智慧城市和推進綠色低碳中的應用,并介紹了以產業發展為先導的城市更新策略和實踐經驗。專題工作坊則選取了深圳龍崗區平湖街道一個城市更新項目的實際案例,以“涵養原植文化、積淀城市記憶”的主線,針對其中所涉及的具有500年歷史的伍氏祠堂、劉氏祠堂、大圍、松柏圍等歷史建筑和碎片遺跡的保護、傳承、活化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推進,更多的城鎮將面臨城市更新這一任務,然而“人口、資源、土地、環境”的難以為繼,將成為城市更新工作的主要障礙。以“法規先行”、“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工作原則,深圳已在城市更新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于“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云集國內外行業專家,在深圳召開本次城市更新論壇,不僅為城市規劃從業者帶來了工作上的啟示,還向我國廣大的城市推廣了深圳城市更新的探索經驗,本次論壇意義深遠。